特征特性:该品种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根系发达,苗性好,生长势强,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抗冻性好,抗逆性强,叶片比对照晋麦56略宽,前期上冲,中期略披,旗叶上举,株高95cm左右,中抗倒伏,生育后期叶功能期长,灌浆快,落黄好,抗青干;穗较大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穗粒数多,一般35~40粒,千粒重高,一般45~50g,结实性好;籽粒半角质,大小均匀,饱满度好。
产量表现:
2001-2003年参加了省南部高肥组区试试验,三年平均亩产432.32kg,比对照鲁麦14平均增产8.45%。
2002-2003年参加省南部高肥生产试验,两年共参试17点次,13点次增产,4点次减产,平均比对照增产7.05%。
2000-2001年度参加中种集团陕西杂交小麦种子公司组织的全国杂交小麦联合试验,在高肥组预备试验中, 亩产453.6kg,比对照豫21增产29.9%,位居参试7个品种(系)的第1位, 由于株高偏高,联合试验组推荐参加2001-2002年旱地杂种小麦联合鉴定试验,亩产296.9kg,比对照晋麦47增产30.9%。2002-2003年度参加全国杂交小麦多点联合试验(试点:永寿、佛平、泾阳、铜川)点点增产,平均亩产267.3kg,比对照晋麦47平均增产7.9%。
栽培技术要点:播前应精细整地,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一般亩施农家肥2000kg,纯氮10-15kg,五氧化二磷10-15kg,氮磷比1:1。精量播种,高水肥地基本苗10万左右,中水肥地亩基本苗12万苗左右,适宜播种为9月25~10月5日。播应凉晒种子,提高出苗率,注意播种质量,确保全苗壮苗。由于株高较高,起身期~拔节前应喷施多效唑/壮丰胺等化控降低株高,拔节期~抽穗前及灌浆期应进行粉锈宁+氧化乐果+磷酸二氢钾等三喷管理,以防病治虫保叶,促进生产发育。
适宜地区:黄淮麦区冬性、半冬性地区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