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钢研究员应邀为我所为科研人员作题为“混源萜Clavilactone生物合成途径解析”学术报告。所内30余名科研人员参加。

刘钢研究员围绕混源萜Clavilactone和裸盖菇素生物合成途径,生防微生物菌株筛选及对作物病虫害防治作用等方面内容做了详细阐述。报告深入浅出,并与科研人员探讨了产物合成途径解析、生物合成酶筛选、代谢底物结构表征、复合微生物菌剂制备等问题,令在场科研人员深受启发。
刘钢研究员主要从事微生物次级代谢物生物合成以及合成生物学研究。曾先后揭示了chloropupukeananin、verticillin以及Clavilactone等新结构抗肿瘤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创新性发现非典型PHB型异戊烯基转移酶通过门控残基识别不同的底物,并首次解析了抗肿瘤化合物Clavilactone中P450参与的环化机制等,在新型复杂结构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以及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图片来源:科研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