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山西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研究秸秆还田与施有机肥对黄土高原旱作小麦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以“Wheat Yield, N Use Efficiency, Soil Properties, and Soil Bacterial Community as Affected by Long-Term Straw Incorporation and Manure Under Wheat–Summer Maize Cropping System in Southern Shanxi Province, China”(山西省南部小麦-夏玉米种植系统下长期秸秆还田和施肥对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土壤性质和土壤细菌群落得影响)为题发表在《Plants》上。
秸秆还田配施有机肥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技术,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但山西省南部的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中,长期的秸秆还田与施有机肥结合对生产力、土壤养分状况、氮利用效率(NUE)和细菌群落的影响尚不清楚。
经研究,与对照为不施肥并清除秸秆的水地小麦田相比,四种不同配施方案:NP(氮磷肥)、NPM(氮磷肥+有机肥)、SNP(秸秆还田+氮磷肥)和SNPM(秸秆还田+氮磷肥+有机肥),分别显著提高了小麦产量56.19%、76.89%、111.08%和114.30%。秸秆还田与施有机肥的结合提高了土壤肥力、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显著优化了细菌群落结构。总之,秸秆还田配施有机肥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有前景的生产技术。
研究得到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Z135050009017-15),山西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青年基金(SJJQN2023-05)和国家农业微生物夏县观测点(NAES-AM-008)的资助。山西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陈梦妮、杨志国和杨娜为该文共同第一作者,山西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李永山研究员和张建诚研究员为通信作者。
原文链接:https://www.mdpi.com/2223-7747/14/12/1795